例如,近期发布的熊喵热潮和一禅和尚等系列,均提价10元,由原来的59元/盒涨至69元/盒,新品熊喵二代在部分店铺中还处于缺货状态。
(图:央广网于琦/摄)
对于提价一事,泡泡玛特回应称,“由于供应链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因此采取提价策略以应对成本抬升。此外,潮流玩具在设计上更加精细,工艺更加复杂也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原材料上涨是真的,但这本来就是暴利的生意,泡泡玛特这个回应蛮勉强的。”有网友留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有网友认为,泡泡玛特品控问题多,售后和产品质量都上不来,光靠饥饿营销会寒了老粉的心。
(图源自网友评论)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央广网记者,“泡泡玛特的盲盒的确存在成本上涨的可能,但是作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包括材料、工艺和人工等方面的成本摊薄到每一个产品上,涨幅不应该有提价的幅度那么高。”
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2020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长49.3%;调整后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增长25.9%。虽然泡泡玛特营收净利均实现增长,但相较于2018年、2019年,营收增速放缓明显。招股书显示,2018-2019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分别为5.15亿元、16.8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5.5%、227.2%。
“上市后的泡泡玛特遇到了盲盒业务发展的两重困境,一方面是政策监管的压力,另一方面是IP吸引力下降的问题。”因此,沈萌认为,泡泡玛特的盲盒提价更多是从业绩角度出发去考虑的。
不过,在沈萌看来,影响盲盒销量的关键仍是IP粘性和产品惊喜。“盲盒是Z世代的消费文化和习惯,具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基础,但是如果缺少IP粘性和产品惊喜,缺少软文化价值的支撑,盲盒的销售就可能会快速回落,在业绩上就可能产生很大波动,成长预期受到很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并不甘于只做盲盒生意。在业绩交流会上,泡泡玛特CEO王宁表示,“我们希望以后大家提起泡泡玛特不只想到潮玩,我们的乐园业务、内容业务、游戏业务也会在未来逐渐展开。”
在资本市场中,对于泡泡玛特的火热也正趋于理性。截至今日(28日)收盘,泡泡玛特报收66.7港元/股,跌4.24%,总市值935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