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王某来到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反映情况,其名下银行卡被法院冻结,原因是他在7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一人重伤,经对方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他赔偿12万余元,并在执行中将其银行卡查封冻结。但来自江苏的王某表示,案发时他根本不在上海,对此事完全不知情,不过,他曾经遗失过驾驶证。真正的肇事者是谁?如何还王某一个清白,也还重伤瘫痪的被害人一个公道?2018年8月,经嘉定区检察院立案监督,真正的肇事司机李某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日前,经该院提起公诉,李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
2011年1月18日,嘉定区浏翔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与电瓶车相撞,造成电瓶车驾驶员汤某受伤。货车司机拨打了110和120,并跟随救护车将伤者送到了医院。不久后,民警赶到医院查看了肇事司机的驾驶证,驾驶证上的信息显示这名司机叫王某,江苏盐城人。
后查明,该事故是由于王某操作不当造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经鉴定,该事故致汤某一级伤残,汤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2012年,法院判决王某赔偿汤某12万余元。然而事实上,在得知汤某伤势严重之后,司机王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018年,法院强制执行该民事诉讼判决,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身份信息将王某的银行卡冻结。同年7月,王某来到法院,对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一事表示不理解,称自己并不是交通肇事者,为何会背上高达12万余元的赔偿款呢?
经调查后发现,当时的肇事者确实不是王某,真正的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手持替换照片后的王某的驾驶证报警来处理事故,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逃跑。经过仔细侦查,警方确定了真正的肇事者是李某,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李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是否能入刑?本案是否还在追诉期?
收到该案相关线索后,嘉定区检察院立即启动调查核实程序,对在案证据进行审查,调取相关证据。同时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对是否构成刑事案件,是否已过追诉时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将难点逐个击破。
该院认为,虽然在此案中,李某并未立刻逃逸,而是拨打了110报警,还跟随救护车将伤者送到医院救治,但他致一人重伤并无证驾驶(办案中发现其从没有办理过机动车驾驶证)的情节符合法律规定的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此外,李某案发后使用虚假身份、后续逃跑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为逃避处罚而逃跑,依法应当判处三年到七年有期徒刑,诉讼时效应当依法认定为十年,因此还在追诉期。随后,该院制发《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督促公安机关尽快立案。
2018年9月,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归案。据其交代,他无意间在路上捡到王某的驾驶证后,发现自己与王某长得有几分相似,就找人将自己的照片替换上,一直作为自己的驾驶证使用。因此案发后,他提供的驾驶证上除了照片以外,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均是王某的信息,“完美地”让王某背了锅。当他得知伤者伤势严重,可能要赔偿高额的医疗费、护理费时,便选择逃离上海并立刻更换了联系方式。
经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日前作出上述判决。(通讯员 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