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从学术概念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得益于对气候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进步
说起气候资源,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常听说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可啥是气候资源?
据报道,从今年起,《云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正式开始实施。除了云南,近年来,在江西、贵州、浙江、重庆等地,也都推出了相关措施,加强气候资源开发。
从定义看,气候资源指的是“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太阳光照、热量、云水、风、大气成分等自然物质和能量”。气候资源从学术概念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得益于对气候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进步。
气候资源,已经陪伴人类文明几千年。万物生长靠太阳,指的是气候资源中的光、热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难得的春季降水;当我们游览风景名胜,很多时候欣赏并享受的,就是一个地方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之所以现在要专门强调对其保护和开发,是因为随着社会进步,生态农业、旅游业、清洁能源等产业不断发展,气候资源的“身价”随之逐渐增长,对其保护利用也提出更高要求。
大自然是慷慨的,气候资源无处不在。对待“熟悉又陌生”的气候资源,一方面要意识到其资源属性,有意识地加强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一旦进入了生产范畴,又要注重精心保护和合理开发。此次云南省出台的条例,也把“保护优先”确定为首先原则。
气候资源利用得好,能为人类造福。人工降雨便是合理利用云水资源的例子。雨雪景观、云雾景观、物候景观和避暑、御寒、康养等气候资源,可以用来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老等产业。可若是缺乏对气候资源的科学认识,甚至违背自然规律,恐怕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了。比如,一些地方人为改变城市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就会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从感慨“天有不测风云”到能够人工降雨,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从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到方兴未艾的旅游观光、健康养老产业,气候资源一直在陪伴着我们,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