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消息,“十三五”时期,博物馆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博物馆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截至2019年底,2019年全国备案博物馆5535家、较2015年增长18%,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占比从23.7%上升到30.9%,免费开放博物馆4929家,比例从85.5%上升到89.1%;全国76%的县市区建有博物馆,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达1224家,行业博物馆近800家。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建成开放,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西藏博物馆等改扩建加速,一批专题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和工业遗产博物馆建成,市县博物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博物馆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边疆地区博物馆建设工程持续推进。
博物馆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国务院施行《博物馆条例》,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制定发布《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开展第三、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1051家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运行和监督,博物馆及可移动文物管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初步形成。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制订《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藏品信息备案系统,大批反映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见证物入藏博物馆。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87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博物馆里过年节成为新时尚;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资源深入融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每年超过2.8亿人次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占观众总数20%以上,203家博物馆纳入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文物局遴选推介百余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全国博物馆十大阵列展览精品推介、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物馆热”渐成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