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外卖餐饮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的外卖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3500多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220万家,用户数量约4亿,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交易规模7200多亿元,占餐饮总收入的13.4%。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外卖食品更是以“无接触”的优势,有力支撑了餐饮经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外卖餐饮服务快速发展的背后,诸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外卖食品安全水平、促进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日益成为政府、商家、群众的共识。
6月19日,以“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为议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士中有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委负责同志,还有外卖骑手。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外卖食品安全把好关口,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打通监管链条全覆盖
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筹备工作启动早、抓得紧。从今年3月开始,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亲自带队指导,采取视频调研会、在北京进行体验式调研等形式,了解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并委托北京、浙江、湖南、广东四地政协开展协同调研。台盟中央作为本次会议承办方组织开展了深入调研。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同步开通议政群,邀请各界别委员线上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会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李智勇介绍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相关提案、网络议政和调研等渠道反映集中的问题和建议。其中,关于各方监管不到位、监管难以全覆盖的问题,也是与会人士发言中聚焦的内容之一。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提到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国家行政部门抽检外卖餐饮行业不合格(问题)率为7.95%,高于餐饮食品的不合格率4.27%。支树平认为,要形成完整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链条,进一步落实网络平台和入网商户主体责任,建立政府抓平台、平台管商户、商户保底线的外卖餐饮食品安全联动机制。
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涉及食材采购、食品加工、包装安全、配送安全等多个方面。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监管全覆盖?
早在6月10日,全国政协“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调研组在北京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时看到这样一幕——在眉州东坡酒楼望京博雅店二楼的一处消毒橱柜,摆放着各类打包好的食品,来取餐的外卖骑手不必接触店里的工作人员,直接核对外包装上的信息卡取餐即可。
无接触,并不代表信息不可追溯。调研组注意到,每个包装袋外面贴着一张“眉州东坡无接触外卖安心卡”,上面写着菜品制作人、配餐员的姓名、体温以及餐厅新品、接待服务员的名字和电话。
这样的做法,与全国政协委员王静提出的建议相吻合。她认为,当前基于大数据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的技术基础均已具备,应推广食品安全电子全程追溯,将原料采购、食品加工人员、食品加工时间、配送车辆、配送人员、配送时间、食品保鲜期等信息都注入二维码,消费者利用智能终端便可实现各个环节的“一扫便知”,实现外卖食品流向的二维码追溯全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肖燚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借鉴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外卖餐饮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从商户、送餐员、用户平台四个方面梳理各个环节和节点上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有关部门还应推动建立外卖餐饮行业协会或分会,发挥标准制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已实施的配送规范基础上,在各个安全风险点进一步细化行业标准,建立全流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监控体系,并将其作为监管工作的依据。
统一外卖餐饮行业标准
如今,外卖餐饮正在升级为新业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新军,在助转型、稳增长、扩消费、惠民生、促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餐饮业带来巨大冲击,许多餐饮企业出现亏损,但依然为了稳定就业作出巨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说,目前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现实的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对于小餐饮和正规餐饮执法标准并不统一,相关法规不健全,第三方平台责任不明确,很容易造成不正当竞争。
关于小餐饮的资质问题,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国海关注的重点。目前,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信息尚未实现全国联网,无证经营的“幽灵外卖”“山寨店铺”难以杜绝,致使核查有难点。王国海建议,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实施细则,对外卖平台、配送机构、入驻商户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作出详细规定,搭建全覆盖信息交互平台,实现数据同步、信息共享、监管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罗建红通过浙江分会场连线,分享了当地网络订餐配送的操作规范、地方标准的实践成效。“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针对网络餐饮外卖的规划和行业标准,第三方平台、餐饮行业和食品安全监管由不同部门管理,建议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出台外卖餐饮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罗建红说。
推动外卖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请给一个五星好评吧!”现实中,很多消费者都能听到外卖骑手送餐时说的这句话。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美团外卖知春里配送站配送员高治晓与大家交流了工作体会。
高治晓说:“最近国家把我们骑手正式命为‘网约配送员’,成了社会的新职业,我们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工作能被认可,希望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能被认可”———简单四个字,反映出外卖骑手这个庞大群体的心声。而评价系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对餐饮企业、配送员服务起到规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潘新洋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评价机制是外卖平台自建,一旦外卖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消费者可能无法通过平台及时得到公正的解决。他建议,政府监管部门要尽早介入现有评价机制,加强与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排查、线下安全员调查、开展联合检查等方式,从源头上防控外卖食品安全隐患,此外,有必要统一食品安全法和电子商务法规定的处罚标准。
全国政协常委田惠光注意到,部分配送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在食品配送过程中会出现污染问题。她认为,第三方平台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平台上外卖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索证情况、使用情况、配送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且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对此,广东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也提出相关建议,“要加快推进外卖供给配送车的数字化改革和数字化转型,扶持大型数字化配送服务平台建设……”
与会委员们的发言为参会的外卖平台企业代表提供了诸多启示。饿了么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磊表示,行业的数字化有利于外卖食品安全的改善,期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尽快建成全国统一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大数据平台,同时利用好消费者评价等市场数据实现精准监管、动态监管。
美团点评集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认为,外卖平台对加强食品安全问题肩负重要责任。疫情防控期间,美团推出的电子安心卡可在线查询骑手的体温,其首创的“无接触配送”方式近期有望成为国际标准。他说:“建议进一步贯彻线上、线下一致的监管理念。现在小餐饮在线数量巨大,未来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可能也需要从事前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
互动交流中,与会人士对未来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思路更加明晰。委员们认为,全国政协搭建协商平台探讨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本身就是对我国外卖餐饮业的高度认可。大家的共识是,作为新生事物,外卖餐饮业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发展眼光来看待———既要以包容审慎的态度支持其发展,也要以最严格的态度落实监管,实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老百姓饮食文化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之路。